李松林首都师范大学政法系教师、副所长、马院院长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我们都知道新中国成立之后,最早提出了"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这是我们最早的一个提法,在上世纪80年代我们又开始提出"五讲、四美、三热爱",所谓"五讲"是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那么"四美"是指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和环境美;"三热爱"是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那么到了96年,我们党召开了十四届六中全会,在十四届六中全会上,我们通过了一个决议,这个决议的名字就叫《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这个决议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大家都知道,我们在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过程之中我们的思想也要发生转换。那么与此同时,如果没有精神文明的话,那么我们的物质也不会长久。所以小平同志强调了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因此一个方面是物质文明,再一个方面就是精神文明,所以《决议》写到了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质文明也要受迫害,甚至社会都会变质。
那么到了06年3月在全国的两会上,锦涛同志提出了"八荣八耻",这个大家都熟悉了。我只做了一个图片,大家看一眼就能深刻地理解当时讲"八荣八耻"是什么内涵。那么到了十六届六中全会,我们在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在论述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的时候,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那么这个概念过去是从来没有提出过的。
在十七大召开前期总书记召开了的"6·25"会议上,在讲话里面谈到了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而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们都知道过去是毛泽东思想,那么后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在践行科学发展观,但是中国人民怎样在这个共同的思想基础上,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问题。
党的十七大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对于我们建设和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明确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第二个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第三个方面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最后一个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都构成了我们的兴国之魂。锦涛同志在十七大上提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是头一句话,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来凝聚力量。那么我们都知道,我们过去讲共产主义是我们的远大理想,但是我们也都知道,小平同志谈到了共产主义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几代十几代、乃至几十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够完成。
坚持共产主义现在把它内化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坚持共产主义,这样就更贴近我们,也使我们更容易理解,所以我们说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来凝聚我们全中国人民的力量。第三句话是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来鼓舞斗志。我们都知道,在民族矛盾稍稍有所突出的时候,爱国主义就表现出强烈的色彩。那么再一方面就是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因为我们必须要与时俱进,只有与时俱进,我们的经济跟我们的政治意识思想才能够与时俱进。第四句话就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风尚,那么我们也都知道了,在这个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强调了经济利益相对是比较多的,所以在社会上就出现了金钱至上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自然而然的也对我们的下一代是有所影响的,在社会中也出现了许多丑恶的现象。当然我们也有许多值得歌颂的事情,所以我们现在提出来用我们的荣辱观,用新的荣辱观来引领我们的社会风尚,使我们的精神层面不至于敌对,要跟市场经济相一致才能完成我们的小康社会建设。
(三)地位和作用。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概括,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那么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呢?我们做了两点概括。其一,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的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是处于统领的地位。其二,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我们今天经济政治和社会中发展大的机制,我们才能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所以在任何情况之下,我们都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那么为什么说是主题呢?因为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那么我们都知道,习近平同志在"中国梦"里面谈到了我们最伟大的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的总任务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那么在这个问题上,我想我们坚持道路,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集中反映了全体人民对国家民族和未来发展美好前景的向往。同时这一共同理想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所以今天我们在课堂上教育我们的学生,就是要进一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的理想,增强我们广大学生、广大民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感情
第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精髓。以爱国主义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核。那么我们现在强调的是民族精神、强调的是时代精神,就是用新的精神面貌来完成我们的任务。所以十八大报告里面的主题其中之一,就是要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来去完成我们的任务。我想这个包括了攻艰克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而这个时代精神跟我们讲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完全相吻合的。
第四,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我们强调的是基础,只有把这个基础搞清楚了,搞清楚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这是我们今天在这个层面、道德层面,在社会道德层面、社会公德层面、也在个人道德层面应该把握的一个底线。那么这四者之间的辨证关系是怎么样的?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它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具有统领的地位。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刚才我已经说过了,就是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实事求是、攻艰克难,按照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来迎接我们的战斗任务。只有以这种精神面貌才能在八年以后建成我们未来的小康社会。
那么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我们将在12年左右超越美国,到那个时候中国人的状态跟今天可能比现在精神状态会更好。那么这就是经过我们全体民众的努力,同时需要一种精神状态。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它解决的是人们的行为规范的问题。那么今天这个社会里面,我们有好的样板,但是相对于过去而言,我们在这方面有些东西真的让我们感觉到了一种担忧。那个时代我们学雷锋是非常普遍的,而今天也有一种说法就是雷锋精神"三月来、四月走"。我们就是想通过八荣八耻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才能够使我们这种雷锋精神继续融入我们这个社会之中,才能使我们党的宗旨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
那么通过八荣八耻的教育之后,在精神层面我们也希望通过了马上就要在全党开始的这个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回答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问题,体现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个结构完整、逻辑缜密的科学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方向。但是我们过去都知道,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没有做明确的界定,所以我们现在意图就是更明确的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1.科学性。之所以说这个体系是科学的,是因为它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其指导,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反映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个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化的最新成果。内在蕴涵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要求,包含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能够极大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2.民族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土壤之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符合民族心理,反映民族特征、体现民族品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表达了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因此获得了各族人民的赞同。
3.时代性。我前面强调了时代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眼于当今时代的发展变化和要求,把握时代脉络,体现时代潮流,富有时代气息,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我们这个理论绝不是陈旧的,它是充满了时代色彩的。所以这个体系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实践,顺应了人民群众一个共同期待。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中国梦",也就是说强调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全体中华儿女的一个共同期盼。
4.开放性。我想我们的价值体系具有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当然也具有开放性。它是与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其根本的价值原则是不变的,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是与时俱进的品格和开放包容的气度,是坚持与发展的统一、主导性与包容性的统一、发扬传统与立足当代的统一,应该说它是吸收了人类最先进的文化的结果。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
核心价值观是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物依据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核心价值观可以简要地概括为制度精神,那么简化到我们这儿呢?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精神。它实际上是一种国家制度、一个国家运作模式,赖以立足、借以扩展、得以持续的灵魂,因而是国家意识形态,也是国家软实力的内涵。具体来说,有四方面的内容。第一,它是判断是否善恶的标准;第二,是国家和部门对事业和目标的认同;第三,在这种认同的基础上形成对目标的追求;第四,形成一种共同的境界。这是制订社会主义核心、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应该体现出来这几个方面。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观。那么社会主义本质是什么?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那么我们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应该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价值观,而不应该是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外来文化精华的简单结合和集大成者。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是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制度层面的价值取向,而不应该是针对公民个人的道德规范。按常规是如此,但是我们觉得今天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是有不同点的,应该说也应该包括了个人道德规范。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是根本原则,而不应该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四个方面基本内容的完整反映和全面改革。那么你们看到了这一次我们的价值观的凝练就不是这样的,所以跟我们的基本原则本身是一致的。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从党和国家长期坚持广泛宣传。是已经深入人心、群众耳熟能详的思想理念提法的提炼,而不应该重新编制一套全新的标准。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代表整个进步人类的价值追求。既有同资本主义价值观相对立的地方,又有与其他价值观可对话、可交流的一面,而我们的价值观里面的确是如此。
(六)既应该有明确的内容和准确的含义,又可以在表述上相对灵活。主要内容我们说第一,应该体现以人为本,具体我不说了。因为在我们的十八大报告里面、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方面都是强调的以人为本。而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里面谈到了,那么就是要使人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第二,体现共同富裕,因为我们追求的是和谐社会,当然应该是追求共富,而不是个人富。第三,体现民主法治,因为我们现在越来越强调法治,十八大强调了要让我们干部的管理思维向法治思维转变,所以我们强调了这种民主和法治问题。第四,体现了公平正义,那么我们社会主义如果没有公平的话,没有正义的话,还叫什么社会主义?所以我们的核心价值观里面,必须体现公平正义的理念。第五,体现团结、和谐,那么我们要追求的就是一个和谐社会,目标就是全民族的大团结。第六,体现开放包容。
以上六个方面内容的思路,具体来说我们这次概括、凝练,是在十八大报告之中我们用了倡导,我们没有把它完全固定化,我们实际上也在征求意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报告用了24个字,是从三个层面:一个是国家层面,一个是社会层面,还有一个也是从个人层面。那么从国家层面是提出来了,我们要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我们在十八大报告里面强调的,未来到本世纪中叶,我们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所以我们现在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就是这八个字,这八个字,我想大家从我前面所讲的这个原则内容里面已经看出来了,体现出这几个方面。
第二方面,从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这句话出来之后有两种解读,一种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来解读我们的自由、平等、公正、法制,也有另外一种解读。另外一种解读就是你看这不跟西方都一样了吗?西方提倡自由平等,我们也提倡自由平等,记住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由平等,社会主义的自由平等,而不是西方的自由平等。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很多共同之处,但是我们有本质区别。所以把这个问题大家必须搞清楚,不能混为一回事儿。
第三方面,从个人层面,我们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想在今天的话,爱国咱中国人没问题,敬业也没有问题,友善这方面相对来说也没有问题,有问题可能大概表现在诚信上。所以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要做到有诚信,我们这个国家才能会更好,我们在世界上的地位就会更高。
最重要论述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做出的重大的理论创新,它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最新认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觉,必将极大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