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篇:《被遗忘的南京大屠杀》
此书是一部完整、全面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和前因后果的权威性著作。该书作者张纯如是一位华裔美籍作家,对西方世界长期漠视南京大屠杀这一惨痛历史深感震惊,为此,她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档案,赴中国实地采访大屠杀幸存者。《被遗忘的南京大屠杀》一书采用了日本电影《罗生门》的艺术手段:从受害者南京居民、行凶者日本军队、目击者外国人士三个角度来叙述这一人类历史上最违反人性的犯罪,并且列举日本政府试图掩盖、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行为。
花了两年时间研究、访问当事人、收集资料才完成这一著作的张纯如说:“写作这部书,使得我对人性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既有作出最伟大事业的潜能,也有犯下最邪恶罪行的潜能,一切依赖于当时的具体环境和条件。”

张纯如,在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出生,在伊利诺州长大。1989年从伊利诺大学毕业后,曾在美联社和芝加哥论坛报当记者,后来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写作学位,并开始全职写作和演说。张纯如出身书香门第,祖父是抗日国军将领张铁军,后曾为台湾中华日报总主笔。其父当年是台大物理系“状元”,其专著《量子场论》在美国理论物理学术界颇有影响。张纯如的母亲一直从事生物化学的研究工作。张纯如之名“纯如”,出自《论语八佾第三》“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绎如也,以成。”意为纯正和谐。
乙篇:《拉贝日记》
拉贝,德国西门子公司驻中国商务代表,在中国工作了30年。在侵华日军侵占南京前后的日子里,出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在此期间,他以其独特的身份、西方人的视角,在呼啸的枪炮声中、在尸骨遍地的金陵古城,用充满激情而又冷峻的笔触逐日记载了这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一页。日记所展示的侵华日军惨绝人寰的暴行,以及拉贝先生感人的人道主义精神,都将使今天的中国读者更深刻地认识过去、更深刻地思考未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1925年,拉贝供职的西门子公司在北方的办事处先于总部迁到了天津。拉贝在天津生活了6年,家里很多大事都是在天津完成的,比如女儿在天津结的婚,外孙女也出生在天津。拉贝旧居的所在,是今天马场道与友谊北路交口俏江南餐厅门口绿地的位置。而这一位置确认的初始线索,正由于拉贝旧居照片中最左侧刘冠雄旧居(即我校马场道校区)仿舰船形制塔楼的入镜。从这个角度来看,天财也算和拉贝先生有了这一点小小的渊源了。